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3 (第3/4页)
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厌学。此外,胡卫东还规定统考出题组的老师们不准出与考察学生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无关的偏题怪题,违者将被剔除出去。 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的课业压力就开始明显增大了,他们必须在两年时间里学完几乎相当于后世小学三个学年的课程,而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业压力则更加沉重,同时因为义务教育的结束,学生们还将开始面临残酷的升学考试。 由于中国在至少二三十年内中高级教师的短缺将长期存在,因此虽然远比历史上更早地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的,但基于当时的国情,这样做是值得的。),但从高中/小中专一级开始。学校数量与招生人数较之小学初中大幅减少。平均每5个初中生里面才有一个能够考上高中或者小中专(注1),而在高中生里面更是每10个才有一个能够考上大专院校,其中考上本科的不超过5%,因此这个时空中考与高考的残酷可想而知。 而且与历史上的后世不同。这个时空的中国学生就算考进了大学也轻松不下来。考虑到这个年代的研究生已经堪称是专家级的高级人才。因此考研难度大一点倒也可以理解,可是只有不到一半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注2)就实在有些夸张了,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后来世界上唯一一个大学是“严进严出”的国家。甚至即使在几十年后,由于高中入学率的飞速增加和小中专这种特殊学校的消失,大学生中不能毕业的依然十分普遍不过,有付出就有回报,且不说大学生毕业之后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在上大学期间,也可以领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