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上海滩_第九十一章,混乱的1936年续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混乱的1936年续7。 (第4/7页)

其缺乏枪弹。只有打仗时才下发少数子弹给部队,士兵所挎的子弹带大半是空的,而进口武器弹药则为北京政府所不允。在当时军阀派系林立,你争我夺的情势之下,要保住地盘,巩固统治,阎感到筹建火药厂和枪弹厂是当务之急。

    早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受张之洞搞洋务建立汉阳兵工厂的影响,就在太原小北门(拱极门)外柏树园千佛寺庙地建了厂房22间,命名为机器局。其时设备简陋,又缺工匠,只能修理戈矛、马刀、小炮等物件。后从天津等地聘来一批工匠,比较复杂的废旧兵器也能修配如新。及至1912年(民国初年),阎锡山委派留学英国的定襄人李蒙淑(陶庵)为机器局局长,略加扩充规模,但仍无制造武器的能力。阎锡山怕袁世凯猜忌而遭铲除,就在1914年将机器局改为山西陆军修械所。袁世凯死后,阎锡山遂放手大胆进行扩充军备的活动。为解决资金问题,阎在修械所内增设了铜元局,用铸造铜币所得的巨额收入,扩建了厂房,添置了机器,并从天津等地招募机械技工,职工增至五六百人。1920年3月,阎又下令将修械所和铜元局合并,改称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开创初期,人员机构、机器设备十分简陋,主要是修理兵器,生产大刀、长矛和火枪。那时没有深孔加工设备,枪筒的制作采用土办法,把盘条缠在l个芯子上,加热后捶打,最后淬火而成。一个枪托就需要一个木工干3、4天,修一支步枪需要l个月。此时的生产无计划可言,每月生产3、5支,8、9支步枪不等,制造出来就算合格,也没有检验。这个时期生产的火枪,又长有车轮和炮架,在枪托和炮架上刻上“晋局庚子年造“,这样就变成了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