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混乱的1936年续7。 (第6/7页)
药成功。阎将此炸药命名为恺字炸药。1926年,阎将制酸厂、无烟药厂和炸药厂从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划分出来,和黑药厂、压药厂合并改组为独立的太原火药厂,委任张恺为厂长。不仅火药产量提高了,还先后研制成速燃火烟药,解决了大量生产炮弹所需的抛射药,以及引信定时慢药。 恺字炸药的试制成功,促进了炸弹、炮弹的大量生产。1927年1月阎锡山又改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为太原兵工厂。这标志着山西军火生产由轻武器向重武器的迅猛发展。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共有设备3800套,职工1.5万人,其规模堪与全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相媲美。1928年8月,委员长为削弱他人计,以北伐胜利为由召开编遣会议搞裁军。阎锡山投其所好,复改太原兵工厂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以伪对假,而其内部组织依旧。军火生产有增无减。从1928年至1930年间,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手持机枪900支,炮弹1.5万发,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阎锡山依靠这些武器装备,使晋军发展到30万人的兵力,并有余力高价出售武器给李宗仁、马鸿逵、马步芳等外省军阀。1930年,历时半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以委员长获胜告终。阎锡山下野避居大连。蒋介石责成张学良统一节制晋、绥两省军政事宜,决定编遣晋绥军。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的军火生产因此停止。两厂于1931年4月合并为太原修械所。原有的1.5万名职工裁减为1800名,只做一些军械修配和民品生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形势下,委员长和阎锡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