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祈祷(1vNh)_后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记 (第3/8页)

,没有好坏,而是因为存在所以应该去看见。这跟我曾经阅览大量日本动漫、日本文学、日本电影有极其强烈的关系。

    后来我已进一步反应到,它们转化为其它情感的过程会产生冲突与张力,而我喜欢这种视角。这无有好坏,可以说只是一种xp。

    而朋友她对中式文学从小就感触深入。中学的时候被抽背古文,她提前没有背过,听前一个人坑坑洼洼背一遍之后,她就能背诵了。

    有一天她提及了一句诗,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它一直被用来教育我们读书,可她前不久读了全诗,才发现根本不是如此。

    第一句说“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少年傲气,到“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信念要在官途之上立业,却最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原来官场和读书场是全然的两件事。读书破万卷,却可能怀抱理想将自己读到死路去。因为朝堂与皇权如此。一路上都做了最正确的选择,都是成功,最终却导入错误的死局。

    她喜欢这种命运的视角,她自己也感同身受。与她学法极其相关。看似从正确到错误,背后却有客观规律和真理会导致结果的必然。这也更像《红楼梦》的因果观。

    写书的过程中我久违地看了书。最有帮助的两本是荣格的《自我和无意识》以及黑塞的《悉达多》。其实我是走投无路,因为一直无法处理人和书、书和市场、创作世界和世俗的关系。

    伍桐的选择是在我价值认知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慢慢形成的。

    悉达多是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