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358节 (第3/7页)
啥不走“自由放任”这条路呢?你们活不下去关黑心知府什么事? 赈灾有三种选择,而地方官员搞以工代赈,就是选了一条自己最惹麻烦的路,除了真的为国为民不怕仕途毁于一旦的好官,没人会这么选。 因为在古代,组织大规模以工代赈的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在灾难面前,古代的官府人手非常不够,而且通常守土有责,自保都来不及,怎么组织?即便是组织了,灾民里面总会混进来绿林好汉、类似白莲教等教派的教徒、游手好闲的市井泼皮等等,这些人是不会老老实实干活的,不仅不干活,还会起来闹事,甚至要趁机“举大事”。 元末几十万民夫修黄河,来了个“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说白了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人一多,什么人没有?灾年乱世,还缺想要冒头的英雄汉吗? 所以,想要搞以工代赈,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一是有足够人手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官府,其二就是足以镇压任何鼓动灾民闹事的军队。 士绅们互望了一眼,很快就有人试探性地发问了:“国师说的以工代赈.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押这些白莲教叛军,去做工当苦力吗?” “对啊,国师,‘赈’我们能理解,便是赈灾,何谓‘工’呢?” “工,自然就是负责水利工程的民夫。”姜星火淡淡解释道,“本国师准备组建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民夫队伍,专门负责修整水坝、河道、沟渠、泄洪湖等水利工程。” “这个规模大,指的是?” “怎么也得几万人吧。”姜星火给了个保守的数字,实际上,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