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210.辽东经略杨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0.辽东经略杨镐 (第2/4页)

后,为了防备日军可能的再次入侵,朝鲜军队的面貌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战斗力相较壬辰战争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或可以配合明军作战。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丽军只要越过鸭绿江就能攻入后金腹地,其补给线比明军短了许多,有利于合围作战。

    但更关键的是,调动朝鲜军队,不用大明的军费,可以节省宝贵的资金。

    既然兵也有了,那接下来一步就是选将了----大明在英宗之后,以文御武已经是常态了,所以哪怕一些指挥还是需要由武官来负责,但最高指挥权却只能掌握在文官手中----故此,所谓的将,那必须是一名高级文官。

    可是因为三大征之后多年的国内和平,所以到了万历四十六年,曾经有军事经验的文官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明廷经过廷推,提名杨镐出任辽东方面的总指挥官----辽东经略。

    经略并不明会典上明确的职官,事实上,这个词是动词,“经营军务负责攻略”的缩写,也因此,经略与巡抚、总督、督师一样都不是正式的官职,而是某种兼职,具体显示这位经略品级和权力的,还是他自身原有的职务。

    一般来说,巡抚不太有兵部加衔,总督会有兵部侍郎的加衔,而地位在总督之上的经略则肯定有兵部侍郎及都察院的管弦在身,至于督师,那身份就更高了,必须有兵部尚书的加衔,而廷臣们这次廷推的杨镐,身上就有兵部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头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