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2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52节 (第5/7页)

若是父皇真的能下定决心,如姜先生所言,在整个大明推行考成法与庸者裁汰之法,恐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大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的行政效率,能让官吏之间产生竞争的氛围,这样就能让那些循规蹈矩的官吏,也在环境的压迫下勤奋起来。”

    ——————

    “姜先生设计的这个‘缓冲期’,想来是极妙的。”郑和着实没忍住,最后还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的话,对于某些官吏,恐怕真成了灭顶之灾了.或许他们能力不差,只是周围的人能力太强?”

    郑和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这种特殊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出现的。

    但郑和话音刚落,朱高煦却干脆反驳道。

    “俺虽然史书读的不多,但范希文相公那句‘一家人哭,何如一路人哭’,还是读过的.考成法若是推行公平,庸者就该裁汰!何谈不是他差,而是周围人能力太强呢?”

    这里朱高煦提到的,便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件著名历史事件了。

    庆历新政的吏治更化部分,其中的“抑侥幸”主要将矛头指向造成冗官泛滥的荫官制度;“择官长”,其实是“明黜陟”的具体实施措施,也就是选择优秀的官员,淘汰庸官、贪官和懒官。

    而在实行“庆历新政”的过程中,北宋朝廷选派了一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国,检视地方官吏的为政情况,并据实报告朝廷。

    范仲淹本人在巡察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政绩、才能和品德,对不称职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对精明能干、政绩卓著者加以迁赏。

    有一日,范仲淹接到了各地按察使的报告,翻开各路官员的花名册,看到缺德少才、害民败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